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cindy的风情小屋

飞花绕阶落,绿云轻霞流转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元宵节话元宵  

2010-02-28 20:25:44|  分类: 关于吃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早晨起来,我挑剔地用勺子捞着碗里的元宵抱怨——怎么又是黑芝麻馅的?现如今的元宵千篇一律,都是软软糯糯的皮,黑芝麻甜甜腻腻的馅,偶尔能找到点其他品种的馅子一律也是甜甜软软。于是,在博客上和舞者姐姐抱怨,纯粹一副忧郁症表现加欠抽的得瑟。

不知不觉就想起小时候的元宵,于是探头对客厅的蛋爸大喊:“哥哥,我想小时候的那种鲍岛酒家的元宵了。小小的,杂拌儿馅料,一碗好多个品种的。”

蛋爸大人百忙之中从电子游戏里抬起头呵斥我:“你够烧包的,那年月,青岛还没有海天大酒店呢,小鲍岛的小吃可都是有钱人去吃。”

“可是很好吃的,比现在的这种小,软馅有豆沙的、枣泥的、桂花的、白芸豆沙的,稍微硬点的馅有青红丝的、花生的、什锦的。各有各的好处,咬起来也有劲头。”我使劲吧嗒嘴,死心不改。

“那种老式元宵,现在给你你也不一定吃了吧?”他若有所思。

才不是呢,我小时候亲眼见过老阿姨们做元宵,觉得神奇的不得了,而且,在我上初中的时候,我妈咪自己也年年做,完全用传统方法,同学们都喜欢来我家蹭饭。那时候没有添加剂,各种馅料就是自身的香味,糯米的皮料自己做,也不掺假,不知道比现在的速冻食品新鲜多少倍,健康多少倍。

芝麻、花生要提前炒好了,香喷喷用擀面杖擀碎了;青红丝、果脯、糖腌的橘子皮切得细细碎碎的;红小豆和白芸豆都先煮后蒸弄熟了,淘澄出豆沙来;红枣煮熟了,去皮去核,掺上猪大油拧出枣泥;托人从南方千里迢迢运来的桂花酱像琥珀一般骄傲地蹲在隔板上;如果老天爷发发善心,还能弄到掖县的玫瑰酱,里边可能有小蜜蜂一个半个透明的翅膀。这个时候,操作间基本上已经是人间天堂了,就是大人们也禁不住诱惑,无论看得怎么严实,各种配料经常莫名其妙少一点。

店里卖的元宵要放好几天,大部分是硬馅,要把这些美妙的料掺上猪大油和炒面,压成饼,再切成指甲盖那么大的小块。那时候,元宵很多是馒头店、粮店在正月兼职做,没有必要置办专门的机器,全靠人工。糯米面一半用温水和成面团,手工揉啊揉啊;另一半铺在一个巨大的笸箩里,笸箩的一头吊在房梁上。另外还要准备一大盆水。

第一步“包”:要像包饺子一样,把面揪成小团,拇指一压,内凹外厚,放上一块馅,两只手掌一团,一个元宵初步包好了。然后就要来第二步“滚”:包好的小元宵有楞有缝,排成队放进大笸箩,一个人用力摇动或者说推动笸箩,让元宵在糯米面粉里滚动,这样元宵身上就沾了一层糯米粉,变“胖”了。把它们稍微晾一下,让皮儿变硬一点。然后浸浸水,再滚动一次。我当时见那种滚动起来的元宵,觉得了不得了,那么神奇啊。人家老阿姨,左手使劲,元宵就排着队往右边滚;右手使劲,元宵就排着队往左边滚;前后使劲,元宵就跳着舞轻轻碰撞,一个个白嘟嘟、胖乎乎。如此反复,直到元宵滴溜溜圆,完全看不出一丝一毫缝隙,巧夺天工。

我家里都是现做现吃,毕竟一年只吃有限的几次,早早就开始描摹想象。料都挑好的,都只做软馅,不加糖,就用材料原本的味道,鲜软滑嫩,比卖的更好些。糯米提前用水泡一个晚上,再用小石磨带着水推两三遍,就图个细腻,这是个力气活,大都是我来做。然后放置半天,让它澄一澄,把上层多余的水撇去,留下下层的面儿,多揉几次,一直到有劲头不黏手才算大功告成。直接包了软软的馅料,边包边煮,香飘四溢。或者包好了元宵直接炸了吃,酥黄香脆。

可惜,妈妈老了,没有那个精力了;我被浮躁的生活磨砺粗糙了。可怜的鸡蛋从来没有吃过鲜元宵,以为这种食品都是那种超市袋装的流水线货色,加了甜味剂、防腐剂、香味剂。所以,他很不待见这种我小时候以为是“仙品”的传统食物。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507)| 评论(4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